在教育門戶開放的今日,各級社經地位的家長、社會人士、教育專家學者、第一線的教師從業人員與引頸期盼向學的學生們,無不期望校長以其指標性地位的領導者之姿,秉持著公平、公開、坦率與正義的原則,帶領著全體師生洞燭先機的走向卓越發展的學校願景。因此,校長的甄選指標不僅考驗著校長個人智慧,對於遴選校長的學校人員亦是對其教育理念的展現。
在本文中,作者對於如何挑選出適合的人選,出任學校校長給予十項指導方針:
1.了解自己的需求:首要任務便是詳盡的寫下需求。例如想要找何種特質的人
來經營學校?以及要找到真正能為學校付出並帶領學校發展的人選,因此,須
確認所應具備的要件並能完整的記錄下來。
2.列出挑選的標準:將用何種標準選擇合適的人選。依重要性排列出標準將有
助於選擇何人來參加面試。
3.廣為宣傳需求:除了藉由教育部門的公告缺額外,為找到充足且合適的人選
,亦應盡可能的與你所認為合適的人接觸。
4.評估候選人:將候選人分成三類:第一類為符合標準且能勝任者;第二類為
不太確定但有可能足以勝任者;第三類為明顯的不適任。
5.面試:將候選人的資格列成表格徹底的詳查以便後續的深入面談。
6.聯繫諮詢人員:請候選人提供二、三位人選以供評估候選資格時的諮詢人員
。由於諮詢委員多會站在正向的角度肯定候選人的能力,因此想透過諮詢委員
得到有效益的訊息是十分困難的。然而不管正、負面的資訊皆應留意,因 此透
過查詢的方式了解候選人亦是十分重要。
7.提出教育理念:由於校長身負促進學校未來發展的重任,因此透過其公開演
說的能力可幫助了解他所要表達的理念為何及其表達的方式。透過演說的方式亦
可了解候選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及學校觀。
8.personality profile(個人化檔案)評估:透過面試要了解候選人的領導能
力是十分困 難的,而personality profile是廣為應用的一種有效方法。
9.挑選適任的人選:挑選對於學生教育有所幫助的人選及有此潛能的人。
10.任命:交由學校的管理委員會及學校贊助者決定是否任命所挑選出來的人選
出任校長一職。
台灣現今的教育體制下,校長遴選制度有其不盡理想的地方,不論指派或遴選制度,學校成員亦少有對校長特質及其需求有詳盡的認知,甚至漠視以待。然而學校生態的轉變及家長教育選擇權的日益抬頭,學校教師若無法凝聚對學校發展的集體意識,共思對學校領導者的需求及督促,試問該如何因應時代潮流,建置適應新社會價值的新新學校?誠如木金老師在『從特別權力關係看我國中小學校長之評鑑與甄選』一文中所說:「為了尋找和選出職務所需之最適合對象,必須先有民主的人事政策,採用有效的方法,設計嚴謹而連續的過程,以鼓勵具有資格的人才應試,透過公開、合理、公平的競爭,以評量應試者的知能、技能、品格、經歷及涵養等,以選出適當者來擔任。」因此,身為教育人士的我們,亦應體認對教育發展的使命,更應兼負起協助及督導學校領導者對學校發展的重責大任。
http://http//www3.nccu.edu.tw/~mujinc/teaching/9-101principal/refer5-1(EN_Leaflet).pdf
1 則留言:
心得感想相當深刻,繼續加油!
張貼留言